苏州市干将路303号创意产业园

0512-3565 6563

Jackjones@kuaidata.com

联系客服

数据中心托管服务/管理式网络

服务:

400 651 8888

微软云服务:

400 089 2448

markjune@kuaidata.com

内容分布式网络服务:

400 811 0278

云集成与合作:

cloud@kuaidata.com

公司新闻

未来互联网产品的走向:食欲,性欲,社交和精神

2015-03-24

   过去,现在的回顾,总结做产品一定要围绕着人性去思考,然而人性主要有三个层面:食欲,性欲和精神。

  从人性角度思考,信息是人类获取互联网的最基本的需求,也就是类比食欲。社交对于人类来说属于第二个需求,所谓温饱思社交就是这个意思,因 此社交网络是类比性欲。合作是一种精神属性的行为,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,因此子超把合作类比精神的层面。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发展趋势都是先满足食 欲,然后再是性欲,最后是精神的层面,我们判断未来的趋势也是可以这样类比判断的。


  那么依次类推,电商的发展也是三个阶段:基础电商(食欲),O2O(性欲),个性化(精神)。先满足了标准化的商品,而后是高级一些的非标准商品或服 务,最后是个性化需求的满足。目前的电商发展阶段,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,基础电商发展时代已经结束了,也就是标准化商品和服务的产业链优化的时代已经结束 了。随后的O2O的全面爆发,个性化开始初露头角,这里面会有很多机会,可做的产品应该会很多。O2O如今已经进入了平台的争夺之战了,例如百度直达号, 搜狐快站,微信公众号,已经不仅仅是美团和点评之间竞争的事情了。


  传统生活的升级也需要围绕着人性展开,我们需要基本的日常获取媒体信息,而后是娱乐的生活,最终是享受商业所带来的服务。因此开始传统生活的升级和类 比:媒体升级到自媒体(食欲),而后是开始娱乐升级到生活化(性欲),最后到处都是互联网思维的提升(精神),互联网思维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
  社交网络也可以类比,熟人社交(食欲)基本的社交,陌生人社交(性欲),场景社交(精神)。在社交卡位的时候,如果你去做熟人的产品是不行的,因为微 信垄断者;陌生人的社交需要思考你比陌陌强在哪里,如果有可以做;目前场景社交还是一片蓝海,场景社交未来可以诞生出很多有意思的社交产品。


  社交的三个接近于人的层级


  子超之前在很多小的聚会上分享过社交的三个层级这套理论,是子超多年的沉淀,第一次公开发表。当然《未来互联网产品的诞生逻辑》全篇文章也多是子超对互联网产品的理解的精华沉淀,小伙伴们可以脑洞全开。


  社交媒体(浅层意识)


  社交媒体的定义,是以事件,新闻,媒体信息为核心的事件讨论。如同厕所的一个便便,刚出来的时候,一大堆苍蝇会扑上来,等便便干了,苍蝇散去,然后再 等待下一个便便的到来。高大上的解释是这样的,我们每天都要看报纸,报纸虽然很多都很有意思,但记住的不多,主要是打发自己的时间,看一些简单感兴趣的信 息。为什么说报纸最终的命运会被当成废报纸卖,就是因为报纸本身是人们浅层意识的阅读,没有跟读者有太多深层的关联性。


  社交媒体的价值是因为新闻和新鲜度才被大家关注的,占用了大家的琐碎时间。这类的产品有微博,微信的订阅号,豆瓣的点评,大众点评,时光网等,凡是点 评类和新闻评论类产品都属于社交媒体,这类产品的鼻祖是论坛,是Web2.0的第一批进化的产品和进化衍生物,强调大众参与,长尾的力量,大众的智慧沉 淀。不过这类产品即便利用了用户的琐碎时间,也依然不足以制造足够的用户粘稠度,虽然沉淀下来了用户的数据,但这些数据属于浅层意识的数据,对用户个人沉 淀关联价值不大。


  社交网络(中层意识)


  社交网络(SNS)这个词是从Facebook的崛起开始成为互联网的主流用语的,QQ本身是IM(即时通信),即时通讯是社交网络的最顶级层面的形 态。那么社交网络是什么?社交网络是以人为主体展现其相关联数据,最重要的是以人为中心的。比如我们去买一本书,很少会扔掉,这是因为这本书是我们自己选 择的,这本书随后会成为我的一个个人资产,会放到自己的屋子里。书本身是有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的,一本书的知识当我们看过之后就会成为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 分,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所在。豆瓣的点评是书评,这个模式是以书为核心的聚集评论,从这一点上看豆瓣是社交媒体,而不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交网络。


  在判断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时候,社交媒体更多的是以物为核心,社交网络以人为核心,两个产品都称之为社交是因为都是以六度分割理论为基础的。举个例 子,我们去商店买东西主要参考商品本身的好坏来决定购买与否,这就是以物为中心。在北京去吃火锅选择海底捞则是因为那边的某个服务员很不错,关系很好,才 会选择那里。如果海底捞没有关系不错的服务员,那么去哪里吃火锅都可以,最终又回到了评价火锅好吃与否的阶段。这个例子说明了人们更看重社交网络的价值, 社交媒体总体上要比社交网络的用户黏稠度低很多。


  为什么微博曾经有一个版本很像人人网,包括豆瓣也有一个已经下架的产品豆瓣说,这些失败的产品都是社交媒体希望转型社交网络而付出的努力。我们讲降维 理论,就是这样,低级维度的产品去成为高级维度的产品很难,但是高级维度的产品降维到低级维度却很容易。比如微信的公众号就是社交网络里嵌套了社交媒体。 社交网络是人类社会的真实的网络映射,网络游戏也是社交网络的一种,只不过重新给用户嵌套了一个社交场景。当游戏场景充分满足用户的期待要求时,用户就会 成为其游戏网络里的一个角色扮演,那么这个用户自然就有可能成为这个游戏网络里的付费用户,网络游戏可以变向的看作是社交网络里的场景社交。


  之前讲的熟人关系的社交,陌生人关系的社交和场景关系的社交就是这里的社交网络类别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社交的场景化,垂直化,O2O化将是未来的趋势。


  社交情感(深层意识)


  社交情感更接近于人的内心,每一个用户都有各种各样的场景,但内心深处却往往只有一个自己,因此情感更接近于真我,未来情感和精神方面的社交会更有延 展性。比如日记类社交网站爱部落轻日记,大家记录的是心情,公开主题下的日记是跟大家交流的,隐私主题下的日记是给自己看的。如果你是一个富翁,让你选择 失去宝马车还是失去你的日记本,你当然会选择失去宝马车的选择,因为情感是自己的心灵寄托,更是自己最真实的记忆。基于情感的社交,更容易产生深度的友谊 和爱情。当然社交情感也可以延伸出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的相关产品,比如爱部落里有话题街和圈儿,属于社交网络,而爱部落的周刊则属于社交媒体。


  未来会出现很多利用脑电波做出的情感社交的智件,比如现在已经推出的nicomimi。未来依然可以基于情感大数据进行社交的智能推荐。未来更会对社 交情感有更多的开发和和场景应用,而且这些应用不只局限在手机和PC上,甚至还可以直接跨越手机在独立的智能硬件上应用,未来社交情感领域大有可为。


  在子超的人性的三个层级理论里依然可以套用在社交的三个层级:


  社交媒体(食欲),社交网络(性欲),社交情感(精神)。首先是每天满足读读报纸;后面是找个朋友谈天说地,春暖花开;最后用《仙剑奇侠传》游戏里的一句话,相爱不如相知,这就是社交情感,属于精神层面的,海内存知己,天涯有肥皂的心情就是这样的。

  古人写《资治通鉴》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未来,然温故而知心,心就是接近于人的心灵,以这个原则出发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互联网的产品,这些产品的进化和数据沉淀,成为了人类文明的新的奇点。